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
产品搜索
产品名称
联系方式
  • 联系人:王壹飞
  • 电话:18925209261
  • 手机:18925209261
  • 邮箱:923597269@qq.com
  • 地址:深圳市龙华区观澜街道新澜社区观光路1301-8号101一二三层
公司动态

恒温荧光PCR检测仪经多波长荧光同步采集的实现路径

发表时间:2025-08-25

恒温荧光PCR技术(如 LAMPRPA 等)通过在恒定温度下完成核酸扩增与荧光信号实时监测,实现快速核酸检测,而多波长荧光同步采集能力是其突破单靶点检测局限、实现多病原体联合筛查的核心 —— 例如同时检测新冠病毒、流感病毒的不同特异性靶点,这一功能的实现需依托“光学系统设计、信号同步控制、干扰抑制、数据处理”四大核心环节的协同,每个环节需解决“多波长信号并行采集”与“检测精度、速度平衡”的关键问题。

一、核心前提:光学系统的多波长适配设计

恒温荧光PCR检测仪多波长荧光同步采集的基础是构建可同时激发、分离不同波长荧光信号的光学架构,需从“光源选择、激发光路设计、荧光分离与接收”三个层面突破单波长局限,确保各波长信号独立且高效传输。

在光源层面,需采用多波长复合激发光源,替代传统单波长LED。常见方案有两种:一是集成式多波长LED阵列,将发射波长匹配不同荧光染料(如FAM-488nmVIC-535nmROX-585nm)的LED芯片封装在同一光源模块中,通过光学透镜将各LED的出射光校准为平行光,确保光线在同一光轴上聚焦于反应孔;二是宽光谱光源(如氙灯)搭配可切换窄带滤光片组,通过高速滤光片切换机构(如压电驱动的滤光片轮),在微秒级时间内依次输出不同波长的激发光 —— 前者适合固定多靶点检测场景(如常规呼吸道病原体组合),后者则具备波长灵活性,可适配不同检测试剂需求。两种方案均需满足“光源稳定性”要求,通过恒流驱动电路控制各波长光源的发光强度,避免因光源功率波动导致荧光信号强度偏差。

激发光路设计需解决“多波长光聚焦一致性”问题。由于不同波长光的折射率存在差异,直接传输易导致各波长光在反应孔内的聚焦位置偏移,影响荧光激发效率,因此,需在光路中加入消色差透镜组,通过不同材质透镜的组合补偿波长色散,确保所有激发光精准聚焦于反应孔内的核酸扩增区域(通常为反应液中部,避免孔壁反射干扰);同时,在光源与反应模块之间设置光阑与准直器,限制杂散光进入光路,减少非特异性激发产生的背景荧光。

荧光分离与接收环节是区分不同波长信号的关键,核心在于多通道荧光分离架构。当反应孔内不同荧光染料(如标记不同靶点的探针)被对应波长激发光激发后,会发射不同波长的荧光信号(如FAM发射光520nmVIC发射光555nm),这些混合荧光信号需先通过“激发光截止滤光片”滤除未被反应液吸收的激发光残余,避免激发光直接进入检测模块干扰信号;随后,采用两种主流分离方式实现多波长信号拆分:一是分光棱镜+窄带滤光片组合,利用分光棱镜将混合荧光按波长差异拆分为不同光路,每个光路后串联对应波长的窄带滤光片(如仅允许520±10nm光通过),确保单一波长信号进入对应的光电探测器;二是光栅分光+线阵CCD检测,通过衍射光栅将混合荧光分解为连续光谱,再由线阵CCD传感器同时采集不同波长的光谱信号,无需多个独立探测器 —— 前者信号分离效率高、适合固定波长组合,后者波长分辨率更高、可灵活适配未知波长需求。两种方式均需保证各通道光路的光程一致,避免因光程差异导致信号延迟或强度衰减,影响同步性。

二、关键突破:信号同步采集的时序控制

多波长荧光“同步采集”并非物理意义上的完全同时,而是通过时序控制将各波长信号的采集间隔压缩至微秒级(远小于恒温PCR的扩增信号变化周期),实现“时间上近似同步”,避免因采集时差导致的信号错位(如某一靶点的荧光增长曲线与其他靶点不同步),这一过程需依托高精度时序控制模块与并行信号处理电路的协同。

先时序控制模块需生成“激发-采集”联动的同步信号。以集成式多波长LED光源为例,时序控制器会向各LED的驱动电路发送同步触发信号,控制所有LED同时点亮(激发阶段),此时反应孔内各荧光染料同步被激发;激发持续固定时间(通常10-50μs,需匹配荧光染料的激发效率,避免信号过弱或光漂白)后,时序控制器立即触发光电探测器启动采集 —— 若采用多探测器架构(对应分光棱镜方案),所有探测器会在同一时序信号下同步接收各自波长的荧光信号;若采用CCD检测(对应光栅分光方案),时序控制器会控制CCD在激发光关闭后立即启动曝光,一次性采集全波长光谱信号。对于宽光谱光源+滤光片切换方案,时序控制需更精密:控制器需先触发滤光片轮切换至第一个波长滤光片,同步开启光源激发,完成该波长信号采集后,在微秒级时间内切换至下一个滤光片并重复激发-采集流程,通过“快速切换+短间隔采集”实现“近似同步”,此时需严格控制滤光片切换时间(通常<100μs)与激发-采集的时间间隔(<50μs),确保各波长信号采集时间差远小于扩增反应的信号变化速率(如恒温PCR30秒信号变化量远大于采集时差导致的误差)。

其次,需通过并行信号处理电路避免多通道信号拥堵。各光电探测器(如光电倍增管PMT、硅基光电二极管)将接收到的荧光光信号转换为微弱电流信号后,需通过独立的前置放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(每个通道对应一套放大电路,避免通道间串扰),再由高速模数转换器(ADC)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。为实现同步采集,ADC需具备 “多通道并行转换” 能力 —— 例如采用多通道同步 ADC 芯片,将各通道放大后的模拟信号同时输入ADC,在同一时钟信号控制下完成模数转换,确保各波长数字信号的时间戳完全一致;若采用单通道ADC分时转换,则需通过高速模拟开关将各通道信号按微秒级间隔依次接入ADC,同时记录每个通道的采集时间,后续通过数据对齐算法补偿时差,确保最终信号的“同步性呈现”。

三、技术保障:多信号干扰的抑制策略

多波长信号并行采集时,易出现“通道间串扰”(某一波长信号泄漏至其他通道)、“背景荧光干扰”(反应孔壁、试剂本身的非特异性荧光)等问题,若不抑制会导致信号信噪比下降、检测结果误判,需从“硬件隔离”与“算法补偿”两方面建立防护机制。

在硬件层面,核心是通道间光学隔离与“背景信号物理过滤”。对于分光棱镜+多探测器架构,需在各分光光路之间设置遮光挡板,避免某一光路的荧光信号散射至相邻光路;同时,每个通道的窄带滤光片需具备高截止深度(通常OD6以上,即对非目标波长光的阻挡率 > 99.9999%),例如FAM通道的滤光片需严格阻挡VICROX波长的荧光,防止串扰。对于光栅+CCD架构,需通过优化光栅的分辨率(如每毫米刻线数 > 1200线),确保相邻波长的光谱峰完全分离,同时在CCD前增加窄带通滤光片组,过滤掉非目标波长的背景光。此外,反应模块的设计也需配合干扰抑制 —— 采用黑色避光反应管(如不透光的聚丙烯材质),减少反应管外壁的光反射;反应管底部设计为弧形聚光结构,将荧光信号集中反射至接收光路,降低信号扩散导致的串扰。

在算法层面,需通过背景扣除与“串扰补偿”进一步优化信号。背景扣除的核心是采集“无模板对照孔(NTC)”的荧光信号 —— 在检测开始前,先对不含目标核酸的空白反应孔进行多波长信号采集,记录各波长下的背景荧光强度(由试剂、反应管本身产生),后续将样本孔的实时采集信号减去对应波长的背景信号,消除非特异性干扰。串扰补偿则针对硬件隔离无法完全避免的信号泄漏:通过预先测定各通道的“串扰系数”(如VIC通道信号对FAM通道的干扰比例),建立数学补偿模型,在数据处理阶段将各通道的采集信号代入模型,扣除其他通道泄漏的串扰信号,例如 FAM 通道的最终信号=原始采集信号-VIC通道信号×VICFAM的串扰系数)-ROX通道信号 ×ROXFAM的串扰系数),确保各波长信号的独立性。

四、最终实现:数据同步处理与结果输出

多波长荧光信号经采集、干扰抑制后,需通过“数据同步整合”与“实时分析”,最终转化为可解读的检测结果,这一环节需解决“多通道数据时间对齐”与“检测效率平衡”的问题。

在数据同步整合阶段,需依托时序校准算法确保各波长数据的时间一致性。若采用多通道同步ADC,各通道数据的时间戳天然一致,仅需按采集顺序将同一时间点的不同波长数据打包为“多维度信号帧”;若采用分时采集方案(如单ADC+模拟开关),需根据各通道的采集时间差,将后采集通道的数据 “前移” 至首个通道的采集时间点,例如FAM通道在t0时刻采集,VIC通道在 t0+20μs采集,ROX通道在t0+40μs采集,则将VICROX数据的时间戳统一修正为t0,实现时间对齐。同时,需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“噪声过滤”,通过数字滤波算法(如滑动平均滤波、卡尔曼滤波)消除高频随机噪声,保留荧光信号的真实变化趋势 —— 例如在恒温扩增的对数增长期,荧光信号变化剧烈,需采用低延迟的卡尔曼滤波,避免滤波算法导致信号滞后。

在实时分析与结果输出阶段,需将多波长信号与“多靶点检测模型”结合。检测软件会为每个波长对应的靶点(如FAM对应靶点AVIC对应靶点B)预设荧光阈值(通常为背景信号均值+3倍标准差),实时监测各波长信号是否达到阈值:若某波长信号在设定时间内(如30分钟内)达到阈值,判定该靶点为阳性;若未达到,则判定为阴性。同时,软件需支持 “多靶点结果协同判断”—— 例如当检测呼吸道病原体时,需同时分析FAM(新冠)、VIC(甲流)、ROX(内参基因)的信号:若内参基因信号阳性(排除样本失效),且新冠信号阳性、甲流信号阴性,则判定为新冠感染;若内参阴性,需提示“样本无效”。此外,为满足快速检测需求,数据处理需依托高性能嵌入式芯片(如FPGA+ARM架构),实现“采集-处理-分析”的流水线作业,避免因数据堆积导致检测延迟,确保多波长信号的同步采集与实时分析无缝衔接,最终在1小时内(恒温PCR的典型检测时间)输出多靶点的联合检测结果。

恒温荧光PCR检测仪多波长荧光同步采集的实现,是“光学设计突破信号并行传输、时序控制保障同步采集、干扰抑制确保信号纯净、数据处理实现结果整合”的系统工程。每个环节需围绕“多波长协同”与“检测性能(精度、速度、稳定性)”的平衡展开,最终为多靶点核酸检测提供高效、可靠的技术支撑,适用于临床诊断、食品安全、环境监测等多场景的快速筛查需求。

本文来源于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http://www.csy68.com/

联系方式
手机:18925209261
Q Q:
手机访问官网
友情链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