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品安全检测仪酶抑制法的核心原理是:有机磷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会特异性抑制胆碱酯酶活性,通过检测酶活性变化(底物反应产物减少),可快速判断样品中是否含这类农药残留。
核心反应体系构成
关键酶:常用乙酰胆碱酯酶(从动物组织或微生物中提取),是催化特定底物反应的核心,其活性直接决定检测结果。
特异性底物:多为乙酰硫代胆碱等,能在胆碱酯酶作用下分解,产生可检测的产物(如硫代胆碱)。
显色剂/指示系统:产物会与显色剂(如二硫代二硝基苯甲酸,DTNB)反应,生成黄色化合物,或通过电化学信号反映产物量。
检测原理的核心逻辑
空白反应(无农药时):胆碱酯酶正常催化底物分解,产生大量产物,与显色剂反应后颜色深(或电化学信号强),酶活性处于高水平。
样品反应(含农药时):若样品中存在有机磷/氨基甲酸酯类农药,农药会与胆碱酯酶的活性中心结合,抑制酶的催化功能。
信号差异判断:酶活性被抑制后,底物分解效率下降,产物减少,显色颜色变浅(或电化学信号减弱)。抑制率越高,说明样品中农药残留浓度可能越高,当抑制率超过设定阈值(通常50%),则判定为阳性。
关键特性与适用场景
特异性:仅对有机磷、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有效,对其他类型农药(如拟除虫菊酯类)无响应,检测针对性强。
优势:操作简单、检测速度快(10-30分钟完成)、成本低,无需复杂仪器,适合现场快速筛查(如农田、农贸市场、食品加工厂)。
局限性:只能定性或半定量检测,无法精确测定农药残留具体浓度;部分样品基质(如高酸度、高蛋白食物)可能干扰酶活性,需提前简单预处理(如提取、净化)。
本文来源于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http://www.csy68.com/